养殖技术
无公害肉羊疫病防治综合措施
日期:2015/3/20 点击次数: 5457 次
养羊要想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,达到高产、稳定、高效益的目的,必须要有健康的羊群。疫病控制是无公害肉羊生产中的重中之重,如何做好羊场的疫病控制工作,应从抓好羊舍的环境控制、日常饲养管理、隔离饲养、免疫接种、卫生消毒、疫情监测等方面做起,采取综合性措施,控制疫病的发生流行。
免疫接种和疫情监测工作
免疫接种工作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,根据本地区疫病流行情况、疫苗的性质、气候条件、羊群的健康情况及其它因素制定的本场免疫程序必须执行。实行规范化作业,执行过程中应定期采取监测各种疫病抗体的消长情况,效果不佳时,及时补打疫苗并调整免疫程序。根据周围疫病发生情况,适当加大剂量和增加免疫密度,以确保免疫效果。疫苗的选择、运输、保存、使用等应按说明进行,保证将有效的疫苗注射到羊体,起到应有的免疫效果。
加强对羊群疫病的监测在防疫工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,建立兽医检验室,以死羊剖检、实验室诊断结合临床诊断,了解羊群的健康水平、羊场的防疫、用药效果和管理水平。每半年要对全场所有的种公、母羊定期采血进行全面的疫病普查,发现苗头及时处理解决,确保安全防疫。
卫生消毒工作
消毒工作是切断疫病传播途径、杀灭或消除停留在羊体表面存活的病原体的好办法。羊场应定期对生活管理区、生产区、羊舍内外环境(特别是卫生死角)进行认真严格的消毒。消毒前要做好要做好情洁卫生工作,使消毒更彻底、更有效。生产区要在安全的范围内适当加大消毒药液浓度。消毒方法视不同物品可用紫外线照射、药物熏蒸、浸泡、喷洒和火焰消毒等。常用的消毒药有氢氧化钠、生石灰、过氧乙酸、百毒杀、强力消毒灵等,但必须有计划定期交替使用,以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抗药性。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应包括以下几项:
(1)、生产操作中的消毒:配种员、饲养管理人员特别要注意防止母羊生殖道感染以及乳房炎的发生,因此工作时应用消毒药消毒手臂,对操作的部位也要消毒后再实施工作。羔羊出生后断尾、去势、打耳号、注射补硒针剂时都要使用消毒过的器械,并注意消毒好伤口。各类羊转群前后栏舍要消毒,它的作用却比使用抗生素更合算。先进行卫生清洁,待干燥后用消毒药再喷洒消毒,对发生过大面积流行病的羊舍应反复消毒,至少空置两周后再进羊。
(2)、器械、工具的消毒:防疫、治疗用的器械应每天消毒一次。防疫、手术用的器械应分开使用,每次使用前后要消毒。
(3)、尸体、粪便的处理:病死羊只解剖后要做无害化处理,场地要清洗消毒,操作人员使用的工作服和工作鞋不要与饲养人员用的混穿。粪便不要在场内堆放,应集中放在场外固定区域堆放发酵。
保健及疾病的预防工作
(1)、坚持每天对全场羊群进行全面检查,了解羊群的基本情况,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上报。
(2)、定期对全场羊群进行体内外驱虫工作。药物驱虫是保健工作不可忽视的一部分,成年公、母羊及后备羊至少每季度驱虫一次,或根据粪便检查的结果决定是否需要驱虫。
(3)、坚持定期进行各种类型的药敏试验。筛选出当期最佳药物。根据不同季节气候变化的特点在羔羊饲料中添加预防性药物,减少发生细菌性疫病的机会。羔羊断奶前后腹泻及呼吸道疾病是羊场多发病,通过选择敏感药物投放于饲料或饮水中进行预防,比治疗更有意义(此法仅适用于羔羊)。
(4)、定期采血检疫,除日常详细记录整个羊群的基本情况,出现可疑病例及时送病料检验外,每年应在羊群中按一定比例采血进行各种疫病的监测普查工作,并定期进行粪便寄生虫卵检查,同时作好资料的收集、登录、分析工作。
(5)、做好不同阶段病死羊剖检工作,随时掌握本场疫病的动态。
(6)、坚持定期进行水质检查和对饲料进行微生物学和毒物学检查,看其是否含有沙门氏菌、霉菌毒素等有害物质。
(7)、及时淘汰治疗效果不佳的病羊和僵羔,防止疫病的可能传播。
(8)、抓好羊群“围产期”(包括怀孕、哺乳期)各种疾病的防治工作,坚持“防重于治”,确保母子健康。
(9)、对不同品种羊的疫病控制应有所侧重,如小尾寒羊较易患病,道赛特易患等。只有采取不同的对策,才能起到应有的防治效果。
加强羊群饲养管理工作,提高羊群对疾病的抵抗力
(1)、根据季节气候的差异,做好羊舍环境的控制,适当调整饲养密度,加强通风,改善羊舍的空气环境。做好防暑降温、防寒保温、卫生清洁工作,使羊群生活在一个舒适、安静、干燥、卫生的环境中。
(2)、提供羊群不同时期各个阶段的营养需要量。保证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转。
(3)、加强运动,增强肢蹄结实度和机体抵抗力,降低易感性。
(4)、实行标准化饲养,抓好母羊进产房前和分娩前的猪体消毒、初生羔羊吃好初乳、断奶和断奶后饲料的过渡等问题,减少应激,防止母羊围产期疾病、羔羊断奶综合症等病的发生。
种源的净化工作
(1)、坚持自繁自养,有时为了补充种羊,需引进外场种羊时,必须从没有疫病流行地区并经过详细了解的健康种羊场引进种羊,经隔离30天,需要有关兽医检疫部门严格检疫,确认无任何疫病,或寄生虫病时,进行本场常规的免疫注射后方可转入生产区舍混群饲养。
(2)、后备羊选择过程中应重视提高种羊对疾病的抵抗力,可根据每胎育成头数和后代日增重、饲料报酬等一些育种指标来衡量,弃弱留强,逐渐淘汰生产成绩差、抗病弱的个体及后代,经多代选择,提高抵抗力。
(3)、定期检疫净化,防止羊只疫病垂直传播或水平扩散。
(4)、结合种羊集中配种、转群的特点,采用“全进全出”的饲养方式,栏舍经严格冲洗消毒,空置几天后再转入新羊群。
搞好废、物污水处理和杀虫、灭鼠工作
羊场废物、污水处理是羊场疫病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,应结合本场的具体特点,做好粪便及污水的排放工作,特别是羊场的污水问题,显得特别重要。粪便污水的处理方法应在投资少、效果好的前提下,尽量采用物理、化学和生物的方法进行分级处理。
除做好污水处理工作外,羊场应定期进行除草、通渠、灭鼠、杀虫(特别是蚊)等工作,搞好环境卫生和绿化工作,提高羊场的综合防病能力。
加强信息的收集,警惕新病的发生
建立和健全各项防疫制度,以法治场,增强全场员工的防疫观念和意识,加强学习,更新知识,提高生产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,避免因某一环节上疏忽或差错而出现问题,全方位提高羊场对疫病的防制能力。羊场领导平时要着重引导技术人员抓防疫关键,重点解决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及防碍母羊正常繁殖的疾病。积极参加各方举办的兽医学术活动,加强同当地畜牧防检部门的联系,随时掌握疫病流行的信息,针对不同的情况,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,防止疫病的发生,对近年来国内外新发生的疫病应引起高度重视。
发生疫情的应急措施
(1)、羊群出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时,应立即隔离,全面彻底消毒,迅速向公司报告,制定应急措施并严格执行。
(2)、结合疫病的具体情况,加强消毒工作,对病羊进行隔离;同时加强羊群的护理工作,必要时可注射适当的抗生素以提高羊群抵抗力和防止并发其它疾病。
(3)、做好紧急接种工作,紧急免疫接种应按先健康群、后可疑群,由外向里的顺序进行,接种量应加倍,并严格做到每注射一头换一针头。
(4)、病、死羊的尸体和废弃物作烧毁、深埋等无害化处理。
(5)、做好灭鼠、灭蚊蝇等工作,避免病源向外扩散。
(6)、采集病料并妥善保存,及时送检,送检病料应按该种传染病性质、种类作特殊处理,防止病原污染。
(7)、最后一头病羊痊愈或处理完毕,经过一段时间封锁后,不再出现新发病的,发病场所可用生石灰加烧碱水反复刷洗消毒(2-3次以上),并经过一定时间空舍后,才能恢复生产。
免疫接种和疫情监测工作
免疫接种工作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,根据本地区疫病流行情况、疫苗的性质、气候条件、羊群的健康情况及其它因素制定的本场免疫程序必须执行。实行规范化作业,执行过程中应定期采取监测各种疫病抗体的消长情况,效果不佳时,及时补打疫苗并调整免疫程序。根据周围疫病发生情况,适当加大剂量和增加免疫密度,以确保免疫效果。疫苗的选择、运输、保存、使用等应按说明进行,保证将有效的疫苗注射到羊体,起到应有的免疫效果。
加强对羊群疫病的监测在防疫工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,建立兽医检验室,以死羊剖检、实验室诊断结合临床诊断,了解羊群的健康水平、羊场的防疫、用药效果和管理水平。每半年要对全场所有的种公、母羊定期采血进行全面的疫病普查,发现苗头及时处理解决,确保安全防疫。
卫生消毒工作
消毒工作是切断疫病传播途径、杀灭或消除停留在羊体表面存活的病原体的好办法。羊场应定期对生活管理区、生产区、羊舍内外环境(特别是卫生死角)进行认真严格的消毒。消毒前要做好要做好情洁卫生工作,使消毒更彻底、更有效。生产区要在安全的范围内适当加大消毒药液浓度。消毒方法视不同物品可用紫外线照射、药物熏蒸、浸泡、喷洒和火焰消毒等。常用的消毒药有氢氧化钠、生石灰、过氧乙酸、百毒杀、强力消毒灵等,但必须有计划定期交替使用,以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抗药性。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应包括以下几项:
(1)、生产操作中的消毒:配种员、饲养管理人员特别要注意防止母羊生殖道感染以及乳房炎的发生,因此工作时应用消毒药消毒手臂,对操作的部位也要消毒后再实施工作。羔羊出生后断尾、去势、打耳号、注射补硒针剂时都要使用消毒过的器械,并注意消毒好伤口。各类羊转群前后栏舍要消毒,它的作用却比使用抗生素更合算。先进行卫生清洁,待干燥后用消毒药再喷洒消毒,对发生过大面积流行病的羊舍应反复消毒,至少空置两周后再进羊。
(2)、器械、工具的消毒:防疫、治疗用的器械应每天消毒一次。防疫、手术用的器械应分开使用,每次使用前后要消毒。
(3)、尸体、粪便的处理:病死羊只解剖后要做无害化处理,场地要清洗消毒,操作人员使用的工作服和工作鞋不要与饲养人员用的混穿。粪便不要在场内堆放,应集中放在场外固定区域堆放发酵。
保健及疾病的预防工作
(1)、坚持每天对全场羊群进行全面检查,了解羊群的基本情况,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上报。
(2)、定期对全场羊群进行体内外驱虫工作。药物驱虫是保健工作不可忽视的一部分,成年公、母羊及后备羊至少每季度驱虫一次,或根据粪便检查的结果决定是否需要驱虫。
(3)、坚持定期进行各种类型的药敏试验。筛选出当期最佳药物。根据不同季节气候变化的特点在羔羊饲料中添加预防性药物,减少发生细菌性疫病的机会。羔羊断奶前后腹泻及呼吸道疾病是羊场多发病,通过选择敏感药物投放于饲料或饮水中进行预防,比治疗更有意义(此法仅适用于羔羊)。
(4)、定期采血检疫,除日常详细记录整个羊群的基本情况,出现可疑病例及时送病料检验外,每年应在羊群中按一定比例采血进行各种疫病的监测普查工作,并定期进行粪便寄生虫卵检查,同时作好资料的收集、登录、分析工作。
(5)、做好不同阶段病死羊剖检工作,随时掌握本场疫病的动态。
(6)、坚持定期进行水质检查和对饲料进行微生物学和毒物学检查,看其是否含有沙门氏菌、霉菌毒素等有害物质。
(7)、及时淘汰治疗效果不佳的病羊和僵羔,防止疫病的可能传播。
(8)、抓好羊群“围产期”(包括怀孕、哺乳期)各种疾病的防治工作,坚持“防重于治”,确保母子健康。
(9)、对不同品种羊的疫病控制应有所侧重,如小尾寒羊较易患病,道赛特易患等。只有采取不同的对策,才能起到应有的防治效果。
加强羊群饲养管理工作,提高羊群对疾病的抵抗力
(1)、根据季节气候的差异,做好羊舍环境的控制,适当调整饲养密度,加强通风,改善羊舍的空气环境。做好防暑降温、防寒保温、卫生清洁工作,使羊群生活在一个舒适、安静、干燥、卫生的环境中。
(2)、提供羊群不同时期各个阶段的营养需要量。保证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转。
(3)、加强运动,增强肢蹄结实度和机体抵抗力,降低易感性。
(4)、实行标准化饲养,抓好母羊进产房前和分娩前的猪体消毒、初生羔羊吃好初乳、断奶和断奶后饲料的过渡等问题,减少应激,防止母羊围产期疾病、羔羊断奶综合症等病的发生。
种源的净化工作
(1)、坚持自繁自养,有时为了补充种羊,需引进外场种羊时,必须从没有疫病流行地区并经过详细了解的健康种羊场引进种羊,经隔离30天,需要有关兽医检疫部门严格检疫,确认无任何疫病,或寄生虫病时,进行本场常规的免疫注射后方可转入生产区舍混群饲养。
(2)、后备羊选择过程中应重视提高种羊对疾病的抵抗力,可根据每胎育成头数和后代日增重、饲料报酬等一些育种指标来衡量,弃弱留强,逐渐淘汰生产成绩差、抗病弱的个体及后代,经多代选择,提高抵抗力。
(3)、定期检疫净化,防止羊只疫病垂直传播或水平扩散。
(4)、结合种羊集中配种、转群的特点,采用“全进全出”的饲养方式,栏舍经严格冲洗消毒,空置几天后再转入新羊群。
搞好废、物污水处理和杀虫、灭鼠工作
羊场废物、污水处理是羊场疫病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,应结合本场的具体特点,做好粪便及污水的排放工作,特别是羊场的污水问题,显得特别重要。粪便污水的处理方法应在投资少、效果好的前提下,尽量采用物理、化学和生物的方法进行分级处理。
除做好污水处理工作外,羊场应定期进行除草、通渠、灭鼠、杀虫(特别是蚊)等工作,搞好环境卫生和绿化工作,提高羊场的综合防病能力。
加强信息的收集,警惕新病的发生
建立和健全各项防疫制度,以法治场,增强全场员工的防疫观念和意识,加强学习,更新知识,提高生产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,避免因某一环节上疏忽或差错而出现问题,全方位提高羊场对疫病的防制能力。羊场领导平时要着重引导技术人员抓防疫关键,重点解决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及防碍母羊正常繁殖的疾病。积极参加各方举办的兽医学术活动,加强同当地畜牧防检部门的联系,随时掌握疫病流行的信息,针对不同的情况,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,防止疫病的发生,对近年来国内外新发生的疫病应引起高度重视。
发生疫情的应急措施
(1)、羊群出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时,应立即隔离,全面彻底消毒,迅速向公司报告,制定应急措施并严格执行。
(2)、结合疫病的具体情况,加强消毒工作,对病羊进行隔离;同时加强羊群的护理工作,必要时可注射适当的抗生素以提高羊群抵抗力和防止并发其它疾病。
(3)、做好紧急接种工作,紧急免疫接种应按先健康群、后可疑群,由外向里的顺序进行,接种量应加倍,并严格做到每注射一头换一针头。
(4)、病、死羊的尸体和废弃物作烧毁、深埋等无害化处理。
(5)、做好灭鼠、灭蚊蝇等工作,避免病源向外扩散。
(6)、采集病料并妥善保存,及时送检,送检病料应按该种传染病性质、种类作特殊处理,防止病原污染。
(7)、最后一头病羊痊愈或处理完毕,经过一段时间封锁后,不再出现新发病的,发病场所可用生石灰加烧碱水反复刷洗消毒(2-3次以上),并经过一定时间空舍后,才能恢复生产。